尤文娟,2019级法学专业学生。曾担任法学辩论队队员、法专协文体中心副主任、沁园对外交流中心干事以及班级心理委员。大一全年绩点4.15,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现绩点3.86,专业前3%。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大学生年度人物、十佳青年、三好学生标兵等53份荣誉,包括9个国家级、2个省级、18个校级、24个院级。
在读书中探索真理
大学四年,尤文娟的生活异常充实,图书馆落座时间记录长达3635小时。她经历过图书馆的夜间通宵,也看过校园早晨四点的风景。
分享学习经验时,尤文娟总说,首先要对自己的专业、学科有一个结构性的认识,这样学习方向性会更强,学习起来也会事半功倍。而获得认识的途径很灵活,可以与老师、学长姐交流、看经验贴、自己阅读……
其次,课程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针对性阅读大量的书籍进行补充。就法学专业来说,尤其是刑法民法,学术派别有很多,书籍更新非常快,这些东西课上很难完全体现,因此需要自己去积累素材。当然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自己就找到了很多老师的微信去联系,老师们也会很乐意讲解。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背书的技巧必不可少。“我会把要背诵的东西体现在提纲上面,并不断细化,通过思维导图、表格、符号等工具进行技巧性背诵,因此做题、应用时可以有效提取大多数细节。”
在竞赛中成长
尤文娟多次登上学校官微封面
她说:“对于我来说,法学的很多比赛都是经验累加、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下功夫就能取得成果,因此更重要的是敢于尝试,在失败后还有勇气下次再来。”
“相较于一些同学的临场应变,我可能更多的依靠基本功的修炼和赛前准备。”而这样的修炼,要从大一每一天的清晨开始。
“大一三轮面试进入了辩论队,刚开始很难,每天七点半都得到文济楼的天台训练。早晨从沁园跑到文济,一遍遍练习陈词、质询、总结,冬天的风吹得脸生疼,还要再从文济到竞秀上早课,上坡下坡赶路真的很‘刺激’,但我认为队训挺有用的。”
为了准备一场辩论赛,尤文娟和队友们会从晚上六点半讨论到十一二点,有时候甚至会通宵准备。“我们不停地去磨稿子,打到最后已经形成记忆链条。一旦被对方问到,我们基本上都可以迅速调动记忆,做到脱口而出。”
“竞赛结果固然重要性,但我觉得不断参加比赛的过程更有深刻意义。一方面,它是一种应用,能够查漏补缺,增强自己对书本文字的深层次认识;另一方面,竞赛是一种体验和向外开拓。我不愿意成为坐井观天的青蛙,我向往更广阔的天空,追逐更自由的平台。”对于竞赛,她这样说。
在实践中完善
尤文娟曾获得江苏省少工委颁发的“江苏好少年”,无锡市文明办、教育局、妇联颁布的“尚善好少年”,大学生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校优秀志愿者,大学三年志愿时长累计400小时以上。
大一暑假,尤文娟还参与同国扶办合作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河南滑县”的精准扶贫调研项目。历时半个月,他们走访了当地20个村庄,访问了2000余人。“一份问卷有几百个问题,非常非常细,细到每天吃饭要花多少钱,每个月油、煤炭、化肥的花费都要摸清。”也是在这样俯下身、沉下心探寻扶贫之路的过程中,让她真真切切地有了“感悟时代脉搏,践行初心使命”的获得感。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初,尤文娟就联系了社区参加防疫志愿服务。在学校“最美逆行者子女守护计划”志愿中,她担任了援鄂医护人员子女的英语辅导老师。此外,她还担雨花台法院导诉员、女子半程马拉松志愿者,前往华澳儿童听力康复中心、易发红日敬老院,学习红十字会急救知识并去社区宣讲,多次探访留守老人……
“有时候会遇到比自己还了解文物的人,听完我讲,他们也会讲一些相关的老南京的故事给我听。我讲一点,他讲一点,这个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这些对话和沟通让我觉得跟这座城市越来越近。”
正是在这样的成长路上,她的心灵更加充实,精神更加广博,待人接物都好像一颗小太阳,散发出无限的热情与温柔。
那就继续闪耀吧!不断突破自己,努力传递善意,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