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国际学院邀请南大张新木教授谈“法国经典文学”

2021.12.09
分享到:

国际学院 张朱甜 报道

 12月7日,国际学院特邀南京大学教授张新木教授做“法国经典文学”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学院院长王素梅主持。

张新木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一等秘书、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他于2005年获法国政府棕榈教育勋章(骑士),2008年获江苏省第三届紫金文学奖翻译奖,2017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研究领域为语言学、符号学与法国文学。出版译著《巴黎圣母院》等50余部,教材及编著10余部,主持国家精品课程“法语阅读”和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法语语言文学通论”,还出版专著《法国小说符号学分析》与《普鲁斯特的美学》。

张新木从法国历史切入,结合法语的形成和宗教形式演变,深入细致阐述各大文学流派成因与特色,以及各世纪法国文学的主旋律与核心内涵。

张新木将法国文学发展分为六个阶段进行介绍:11-15世纪,武功歌、骑士文学、市民文学、宗教戏剧和讽刺戏剧四大主要流派为后世法国文学发展奠基;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拉开序幕,文学家对人文主义的思考在其作品中就体现为对求知欲和批判精神的追求;17世纪,人们对语言和文学有了理性的要求,古典主义、理性主义应运而生;18世纪进入了启蒙时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群星璀璨,该时期作品思想之多元深刻,影响之广泛深远,远不局限于文学领域,不少作品甚至推动法国政治的发展;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兴起,其中浪漫主义以《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为代表歌颂人道主义和真善美,现实主义以《红与黑》、《人间喜剧》、《包法利夫人》为代表剖析批判社会现实;20世纪超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作品扎堆涌现,文学创作手法和思想立意另辟蹊径,具有荒诞性、意识流、抽象性特点,作品中流露出作者对社会现状、人类精神状态独特见解。

张新木的讲座声情并茂,以家喻户晓的戏剧作品和故事诗篇为例,生动展现了法国文学各个时期的特点风格,十分引人入胜。讲座气氛轻松活跃、自在融洽,张新木幽默风趣、和蔼可亲,在讲座上吟唱法语歌曲,朗诵法语诗篇引起小高潮。

提问环节中,张新木谈论了关于外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信达雅”、忠于原著思想的要求,并由此延伸出对不同国家语言习惯、国民性格、国家特色复杂性的探讨。

对于人性善恶的探讨,张新木强调在客观评判事件好坏善恶的同时,也要注意人受到时代和局势的影响,不能以现代目光一味苛求,而应吸取教训,不断进步。一般来讲,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程度提高,人类开始走出无知状态,其对美与善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