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博物馆举办“讲解的礼仪规范与表达技巧”专题讲座

2019.11.18
分享到:

  博物馆 报道

11月13日下午,为进一步提高我馆学生讲解员队伍的讲解水平,规范讲解礼仪,提升服务质量,博物馆邀请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的专职讲解员顾婧,为同学们作了一场主题为“讲解的礼仪规范与表达技巧”的专题讲座,约60名学生讲解员参听。

讲座分现场讲解指导和礼仪理论学习两个部分。

为考察和了解同学们的实际讲解水平,审计文化与教育博物馆内,三名新生讲解员逐一进行了讲解演示。之后,顾婧从情绪调整、着装规范、语音语调、引导指示等方面,分别指出每个同学的优点与不足,并进行了示范和演示,鼓励同学们多多练习,更好地做到因人施讲。

随后,在图书馆五楼会议室,顾婧以礼仪规范为主,给同学们进行了理论指导。“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的基本原则,是要做到真诚、敬人、自律、遵守、宽容、适度、平等和从俗。博物馆宣教服务工作人员的个人礼仪应包括仪表、仪容和仪态三个方面。其中,仪表指的是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发型、身材、姿态、服饰、风度及个人卫生;仪容则泛指人的外貌、外观和精神面貌。总的来说,宣教服务人员应尊重服务对象的需要,提升自信,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顾婧指出,人的第一印象通常在6秒内形成,故同学们在礼仪规范方面应注意面部修饰(无灰尘、无汗渍、无分泌物)、头发修饰(无异味、无头屑、端庄大方、发色自然并且不能佩戴帽子)、肢体修饰(杜绝不雅动作:揉眼睛、扣指甲、搔头发)等。在讲解技巧方面,顾婧提醒同学们注意讲解时的重音、节奏及语音语调的把控,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

最后,货币博物馆内,新生讲解员们再次讲解展示,很明显,通过礼仪规范理论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本场讲座的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作为一名讲解员,不仅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思维敏捷、口齿清晰、用词准确,更要做到整洁、自然、互动等礼仪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讲解风采,更好地为校内外来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