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银行与货币研究院银行金融讲座:金融科技监管及银行风险承担

2019.11.05
分享到:

银行与货币研究院 曹彰帆 许幸华 报道

11月1日下午,我校银行与货币研究院举行了银行金融系列学术讲座,本次学术讲座的主题围绕着金融科技监管以及银行风险承担等相关议题。院长沈中华教授主持了讲座并参与了讨论。

首先是来自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王俪容老师带来金融科技监管的全球观点与个案分析。王俪容介绍了学界与业界对于金融科技监管的定义,以及世界各国在金融监理制度的发展进程。接着,王俪容介绍了所谓的监理沙盒(regulatory sandbox),并分析了目前各国在沙盒设计上的差异。同时,也点出了法规科技(RegTech)为法遵科技加上监管科技的概念。法规科技在各种领域皆有不同转化为金融服务的方式,例如大数据、云计算、用户身份识别、市场行为监控等。最后,王俪容为大家剖析了全球法规科技的实际案例。

讲座的第二场,银行与货币研究院的曹彰帆老师与团队伙伴重点分析了地域文化与社会信任对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实证研究,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学术期刊所使用的企业文化与社会信任的数据。在之后的讨论中,许力老师和战嵩老师详细地补充了企业高管权力和公司治理对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

讲座的第三场,银行与货币研究院的许幸华老师与团队伙伴为大家讲述了国内外对于银行风险承担有影响的财务指标研究。目前国外文献多探讨银行规模、收入模式、放款等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制。其中,超额放款多半被学界认为是造成银行风险上升的主要原因。在国内文献中,过度的金融资产交易也是被认为能拉抬银行风险。除此之外,部分研究亦指出,银行的国际化、过去发生倒闭危机的经历,以及发展互联网金融等,皆可能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除此之外,微观层面的勒纳指数在实证上则反映出市场势力优势能减少银行风险承担行为。

讲座结束后,与会各方提出不同的意见,共同研讨。大家从此次讲座中获得了不少研究方向上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