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润园书院邀请洪涛老师谈红楼梦与江南诗性文化

2020.06.01
分享到:

润园书院 卢虹宇 杨玉娟  报道

5月27日下午,润园书院邀请到科研部副部长、文学院副教授洪涛为同学们做主题为“红楼梦与江南诗性文化”的线上讲座,全校超过六百位同学参听。

首先,洪涛以“红楼梦单凭一本书成为一门学问”的现象论证红楼意义之重大。关于红楼的读法,洪涛认为:文本解读本身就具开放性,但也存在一定边界,不能将趣味解读视作严肃的学术。洪涛认为红学研究分为学术层面与意识形态层面。意识形态化红学的缺陷在于忽略艺术整体性,蔑视文献学基本原则以及将红学工具化等,但也肯定其可读性与创造性。洪涛强调尊重艺术整体性、遵循实证的科学规范是底线,保证了底线,任何阐释都为合理。

其次,洪涛以甄宝玉与贾宝玉、甄士隐与贾雨村等多组映衬,引出红楼梦的“正邪两赋论”。作者借贾雨村之口,描述了标准儒家的大仁大恶谱系。而红楼所钟情的,是儒家价值善恶谱系之外的正邪两赋之人。红楼跳脱出二元的善恶论,将情视为人最重要的品格,用一种新的价值尺度赋予了人物新的文化品格。

然后,洪涛借红楼开篇的两则传说,提出红楼的创作主旨——以情补天。他指出,宝黛爱情超越了缔结于礼法的传统婚姻。洪涛为贾宝玉的“男女土水论”做出解释:男性因科举制的戕害,缺乏生命的丰富性;而女性免受其害,这体现出红楼的反功利性。洪涛又进一步对贾宝玉的形象进行剖析,他与世俗格格不入的原因是他脱离于中国传统的礼法体系。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是一种诗人的生活姿态,是诗意人生的体现,是《红楼梦》中江南诗性文化的彰显。

最后,洪涛提出诗是对转瞬之美的捕捉。又以屈原和陶渊明为例,显示诗对中国古代文人的意义——是其在蝇营狗苟的官场生活反复摔打下的精神皈依。接着,阐释了诗对中国文明的重大作用——充当了中国人的宗教,为中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洪涛以刘士林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江南诗性文化以一种不同于北方政治伦理精神的诗性审美气质,使过于政治化的中国文明结构中出现一种来自非功利的审美精神的制约与均衡。

通过洪涛对红楼梦与江南诗性文化之间关联性的深层次解读,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红楼的独特魅力,而且对江南文化的意义有了全新体悟。